臺灣鐵路電訊
最後更新時間: 2024-04-12
二戰後,臺灣鐵路電務設備係以電訊為主,其設備也很簡陋;行車號誌更停留在機械號誌階段,電氣號誌只有路牌閉塞器、雙信閉塞器及少數電氣 號誌設備而已。當時電務主要工作是將遭受二次大戰被盟軍炸損的設備修復,以應付行車運轉之最基本需求。經過這個復舊階段,在政府實施幾期經建計劃後,臺灣的社會與經濟均有快速發展,對鐵路 運輸需求劇增,為應付未來運輸業務需要,本公司除擴充設備外,亦亟需向現代化發展。
鐵路現代化須利用最新科技及企業管理,對鐵路各種設施及制度,在硬體、軟體兩方面,實施革命性改善,使鐵路能脫胎換骨,以增高行車速度及效率,確保行車安全,提高 客、貨運服務水準,加強鐵路在陸上運輸的競爭能力為目標。為實現鐵路現代化,世界各國鐵路當局都採用最新、最進步的電務設備為主要條件。
本公司為順應世界鐵路現代化潮流,於民國52年4月將原屬運務處之電務課,升格為電務處,首任處長陳德年先生就任時,提倡「電訊自動化、號誌電氣化、照明現代化」為本公司電務努力目標,在電務全體 同仁努力合作下,電務業務發展甚速,除先著手改善原有電訊設備的品質及擴充數量外,亦順應電子、電腦等高科技的飛躍發展,引進最新的電子電訊設備,將本公司電訊全面推向電訊自動化的目標邁進 ,並於民國92年完成環島電訊光纖化之里程標。
鐵路電氣化前,本公司沿鐵路建設架空電訊線路,電桿以水泥電桿為主,桿距約為 50 公尺,電桿雙側均用鋼絲絞繩拉線加固,線擔大部分使用八線用木擔,長途導線使用 2.9毫米線徑、短途使用 2.0毫米線徑之硬紫銅線,綁縛在二重磁隔電子上,並採用普通交叉及載波交叉等兩種交叉方式,以減輕串音及配合裝設載波電話設備之用。
隨電訊需求增加,歷年來增設架空線路之銅線線對,加強支持物,使本路電訊桿線成為臺灣最堅固、最具規模之架空線路。但架空線路易受天氣變化之影響,通信品質不穩定,又常受颱風或人為破壞, 常常發生故障,而且因構造上之限制,不能大量增加線對等缺點,在質、量兩方面難以應付資訊時代日益增加之通信需求,亟待改進。
本公司西部幹線電化工程採用25kV交流電化方式,對沿線架空明線產生嚴重通信干擾,必須改建為地下電纜。因此,在電化計畫下,敷設西部幹線同軸複合地下電纜,該電纜除使用2.5毫米厚鋁皮與4層高 導磁率之鋼帶保護,以克服電化鐵路對電訊之干擾外,電纜內部有品質優良的64對外層星絞線對、5對空隙對及4支供裝同軸載波電話系統用之同軸管,能提高電訊品質、增加電路容量,以配合鐵路電化 後,鐵路運輸業務發展及現代化之通信需求。
本同軸電纜敷設工程在我國首次使用工程列車,沿鐵路自基隆經山線至高雄間埋設長約420公里的同軸複合地下電纜一條,並在海線埋設長約 100公里之長途複合地下電纜1條,以做為電訊系統之骨幹, 除提供電話、電報等傳統通信方面充分而品質優良之電路外,並提供電力遙控系統及號誌控制系統用電路,更可供給電腦售票連線用電路,其用途相當廣泛,對推行鐵路現代化貢獻甚大。
由於西部幹線地下電纜化成功及因應鐵路將來對資訊方面之需求,本公司在各項重要經建計畫下,繼續推行下列電訊電纜地下化工程:
- 汰換老舊光纜12、24、30、48芯等整合至新設96芯光纜,傳輸系統光化後可漸汰除舊有銅纜,具節能及減少佔用線槽空間成效。
- 提升環島鐵路光續為雙環路環路實體保護,將現有2路由保機制提升為4路由保護。
- 提供更穩定之傳輸實體媒介予本公司TPT第四代票務系統、MIS業務資訊管理系統、工務邊坡監測系統、CTC中央行車控制系統、TID列車資訊系統、SCADA 電力控制系統、IP/MPLS環島光纖傳輸網路系統、自動電話交換機系統及行車調度無線電話系統等通訊傳輸使用。 其中環島光纜第一環(海環-S環)總佈放里程684里,已於108年12月2日驗收、環島光纜第二環(山環-M環)總佈放里程613公里,已於112年2月10日驗收(如圖壹-6)。
- 使用說明
相鄰兩站間各設電氣路牌閉塞器1台,以電纜連接成1組,不同的閉塞區間,會使用不同種類的電氣路牌,以防誤交。非規定種類的路牌,不能投回所屬閉塞機,更不能為「非該區間」之列車司機所接受 而據以開車。
行車前由相鄰兩站站長合作,按一定程序操作後,始能由出發站取出閉塞器內的路牌1塊,交給司機員攜帶做為列車行駛的通行憑證。 - 電氣路牌種類(如圖壹-8)
電氣路牌為銅質圓餅型,直徑約10公分、重約1公斤,路牌計分4種,其中央鏤空處分為:第一種(圓形)、第二種(四角形)、第三種(三角形)及第四種(橢圓形)等4種形式。
明線載波電話設備之擴充為有效利用昂貴的長途電訊線路,通常應用多工原理,裝設載波電話設備來增加線路利用率並提高電訊電路的通信品質。二戰後初期,本公司僅有臺北─彰化間 3路明線載波電話系統 1組,後續於下列時期完成相關區段之載波電話設備。
- 本公司開始實施長途電話自動撥號制時,就裝用選頻式個別叫號電話設備,將全路各車站電話全部納入自動交換電話系統,但該設備限 8個電話用戶共用 1 對線路,不能 同時 2個以上用戶對外通話,因而常常發生佔線現象。
- 在電化工程時,配合同軸地下電纜埋設,利用電纜的外層線對,安裝用戶載波電話設備,全線裝設 75系統(每系統 8路),以取代個別叫號電話,使任何用戶都擁有專 用電路,以改善各車站對外通話,本系統於民國 89年 10月起停用,由新設數位線路倍增器系統取代。
隨著電子、電腦等高科技之發展,載波技術亦由類比型進步為數位型,使博碼調變(PCM)載波方式發展為載波設備之主流 (如圖壹-9 ),除其電路品質比傳統的類比型載波 設備良好外,且具有機器價格便宜及基本網管功能等優點。包括屏東線、南迴線、宜蘭線、北迴線、花東線等均使用國產 PCM設備,獲得價廉而品質良好的傳輸電路,目前本公司PCM載波設備作為末端設備 ,提供自動電話、有線調度電話及號誌監控、電力遙控等系統之通訊電路。
本公司自民國 82年起實施電腦訂位及售票全路連線系統後,電路需求劇增,乃引進數位線路倍增器設備,供鐵路沿線各區域性用戶使用。該設備係於線路瓶頸區段,確無法隨 即增設電纜線路,但為配合業務推展,必須滿足用戶需求之情況下,利用既設之一對實體線路即可達到提供至少4個頻道電路, 12個局端單体連接12對不同用戶線以提供48個獨立頻道用戶使用(如圖壹-10)。本設備不但可紓解現有電纜不足之問題,並可藉以逐步汰換鐵路電氣化時所裝設之用戶載波電話系統。
自96年本公司行車調度無線電話系統驗收啟用後,因高聲電話為早已超過使用年限之逾齡設備,且設備早已停產無料可供修繕,故自且提高行車調度無線電之人機比例後高聲電話設備已陸續停用報廢。
- 民國 50年:完成臺北區 800門西門子型自動交換機並首先在本區內實施長途自動撥號。
- 民國 51年:完成高雄 300門及屏東 100門西門子型自動交換機並實施高雄屏東間長途電話自動撥號。
- 民國 55年:完成臺中 200門及彰化 300門史特勞傑型自動交換機並完成臺北、臺中、彰化、高雄、屏東等 5局間長途電話自動撥號。
- 民國 57年:完成新竹 200門及基隆 200門史特勞傑型自動交換機,並成為北區端局加入長途電話自動撥號系統。
- 民國 58年:完成嘉義 200門及臺南 100門縱橫制自動交換機並加入長途撥號系統。
- 民國 58年:完成嘉義 200門及臺南 100門縱橫制自動交換機並加入長途撥號系統。
- 民國 59年9月21日啟用宜蘭 200門縱橫制自動交換機並加入長途電話自動撥號系統,至此,本公司西線電話全部自動化。
- 在鐵路電化工程時,配合南港客車場之興建,在該客車場內新設 100門縱橫制交換機,並將高雄、彰化兩步進式交換機改裝為縱橫制交換機,同時將門號擴充為高雄 600門,彰化 500門,然後 再將該 2交換機拆除器材分別移設於臺北、臺中、新竹、基隆等交換局擴充門號。在本工程除增加門號 1350門外,配合裝設用戶載波設備,將個別叫號電話機取消,各站改為獨立電路,並在各交換局加 裝長途轉發器 287具,以加強長途電話自動撥號系統之功能。
- 民國 71年配合東線鐵路拓寬工程,新裝花蓮 600門及臺東新站 300門縱橫式自動電話交換機各 1套,將東線納入本公司長途電話自動撥號系統,完成東、西兩線直接撥號。
- 民國 75年在臺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下,首次引進數位型電子交換機,安裝在南港客車場,以取代原有縱橫式電話交換機。
- 民國 82年配合南迴新建工程,新裝枋寮 400門數位式全電子自動交換機 1套,並拆除屏東步進制自動交換機 1套。
- 自南港局安裝數位式全電子交換機後,本公司即進行全臺交換機之汰換計畫。民國 83年花蓮局安裝完竣後,全臺 13個交換局之交換機,已全為電子交換機。
- 民國 88年起為配合本公司資訊業務推展計畫需要,於臺北、彰化、高雄、花蓮等全臺 11個交換局擴充門號。
- 民國 89年配合山線雙軌工程,臺中交換機汰換為 NEC- NEAX 7400 ICSM 140 MX數位式自動交換機。
- 民國 91年為配合本公司業務需要,新設臺北 5000門 NEC- NEAX 7400 ICSM 180 MX 數位式自動交換機 ( 如圖壹-15、壹-16、壹-17) 。
- 民國 93年配合業務需要,新設臺北-松山 E1多波道機組 1套,取代南港數位式全電子自動交換機。
電報是處理鐵路業務上,重要電訊設備之一。二戰結束前,在各車站均有裝置莫爾斯電報機,各車站員工皆須接受電報訓練,具備處理電報業務專長,才能稱職。後來雖因電話發 達,電報漸被電話取代,但電報具備其特殊的功能及用途,目前在鐵路上仍是不能缺少的電訊設備。
為配合本公司人力精減政策並提高電報傳送作業效率、確保行車安全,乃計劃將打字電報機全部汰換。
調度電話系統(如圖壹-20、21)是提高列車輸送效率最重要的電訊設備,由其用途分為供列車運轉整理用的行車調度電話系統與供車輛調配用的配車調度電話系統兩種。
- 民國 50年:完成臺北區 800門西門子型自動交換機並首先在本區內實施長途自動撥號。
- 行車調度電話系統 ....... 11 系統
- 配車調度電話系統 ....... 5 系統
- 電力調度電話系統 ....... 4 系統
- 電力作業電話系統 ....... 4 系統
共計 24 系統,分機 617 具。
- 電化後,因線路改用地下電纜,其心線較細,導體電阻較大,而且因電力干擾等問題,不能使用直流脈衝控制,故舊有線調度電話設備不能再用,必須將全部改用電子控制,以數位電碼選號之 新式有線調度電話設備。又配合電化鐵路之電力調配業務需要,設置有線電力調度用電話系統。
- 有線行車調度電話系統 ................. 15 系統
(1及2系統合併,14系統)
- 有線電力調度電話系統 ................... 6 系統
- 有線 CTC 維修調度電話系統 ...... 17 系統
- 電力作業電話系統 ............................ 4 系統
共計 38 系統,分機 782 具,目前使用中共計20系統,分機782具。
自96年行車調度無線電話系統驗收啟用後,且已逐年提高行車調度無線電人機比例,已將電力調度、CTC號誌維修調度及電力作業等系統停止使用,目前僅餘有線行車調度電話15系統(合併後為14個調度台)繼續使用。
因本系統已老舊逾齡,且本公司因應網路化時代來臨,於112年9月25日已驗收完成環島光纖傳輸網路系統(IP/MPLS),故於112年規劃辦理有線調度電話系統更新,更新為網路光纖化傳輸之有線調度電話專線系統,預計於114年完成。
- 有線行車調度電話系統 ................. 15 系統
- 民國 50年:完成臺北區 800門西門子型自動交換機並首先在本區內實施長途自動撥號。
- 民國56年先在臺北車站大門上新設電光時鐘,而後逐年在各大站裝設電光時鐘,以加強旅客服務。
- 民國83年汰換宜蘭、新竹、臺中、彰化、臺南、高雄、屏東等 8 站直流電氣子母鐘系統。(如圖貳-22)
- 民國56年,為加強旅客服務,首先在臺北站剪票口安裝開車時刻自動顯示裝置 ,效果良好,然後繼續在基隆、新竹、臺中、嘉義、臺南、高雄等大站安裝。
- 民國79年,配合臺北鐵路地下化工程,在臺北站設置開車時刻自動顯示裝置( 如圖壹-23)。
播音機為各站服務旅客之重要設備,自民國 40年起逐年在各大站安裝播音機,目前除簡易站及招呼站外,其餘車站均已裝設播音設備 ( 如圖壹-24、25、26) 。。
鐵路電化後,列車速度加快,密度增高的狀況下,要維持行車的準點及安全,必須加強行駛中的列車司機員與車站間之直接連絡。有鑑於此,民國64年在電化工程時新設超高頻(UHF)站車無線電話設備(近似對講電話),在臺北經海線至彰化及臺中、彰化間計 39站安裝 25瓦無線電話基地臺(如圖壹-27)與 5瓦手提式無線電話機 (如圖壹-28) 各 39部,並在各種電力機車及電聯車上裝置 25瓦無線電話車上臺計 145部,啟用後,對列車運轉有極佳效果。為擴大使用效果,乃逐年編列預算辦理,全線各車站及各型機車裝設完成後,合計基地臺 285部、車上臺 900部、手提機 4387部(含調車用及備用機)。對提高行車效率,確保行車安全,發揮了很大之功能,本系統於民國 96年 6月由新設行車調度無線電話系統取代後停用。
- 行車調度無線電話系統:
為提昇整體營運效益,本公司乃積極推動「鐵路行車保安設備改善計畫」,其中一項子計畫為「行車調度無線電話系統」,本系統於民國95年完成,經一年試運轉後於96年正式驗收啟用。其主要目的為支援本公司「綜合調度業務集中化」之業務 ,以提升行車安全與營運效率。調度員可以直接與司機員通話以及下達行車命令,沿線維修人員可與列車司機員或調度員通話,司機員與車站間之通話 (如圖壹-29、圖壹-30、圖壹-31、圖壹-32)。在時效與準確方面可獲大幅改善,同時全線通信品質亦予以徹底改善,對行車安全與運轉效益顯著提升。
轉播站:181套
中繼器:392套
車上台:1462套
桌上台:113套
調度台:39系統
手 機:9160套
- 無線電波涵蓋率優化改善:
行車調度無線電話系統建置初期,系統無線電波涵蓋率在沿線軌道上,無線電手機可接收訊號涵蓋率約 97%,為改善場站及軌道沿線通訊不良場所之無線電訊號,於民國95年起持續辦理行車調度無線電話系統優化改善,採新設轉播站、中繼器、佈放漏波電纜或調整天線等方案,用以改善新建大樓、橋樑、陸橋或其它建物對本公司行車調度無線電波之阻隔,改善通訊不良區間之無線電訊號提升涵蓋率,至112年6月底止計已完成優化共54處,本公司無線電涵蓋率係以高於貝爾實驗室規定(-95dBm)標準之-85dBm進行量測(如圖壹-33),其信號涵蓋率已達99%以上,並將持續優化。
本公司光纖傳輸系統可分為二個時期 :
- 民國 75年本公司計劃將臺北市延平北路之管理局本部遷入臺北新站大樓,原局本部內之電訊中心設有各種重要電訊設備,是本公司電訊系統之中樞,亦須遷移至新站大樓, 而為配合電訊中心內原有西部幹線同軸載波系統之移設,必須採先建後拆原則,以維持電訊之正常運作。但因既有同軸載波設備原廠已停止生產,以致無法購得遷移所需之設備,因此必須以其它新型傳 輸設備替代臺北–基隆間同軸載波設備。經多方搜集資料並研討結果,乃決定在該區段建設 PDH(類同步光纖傳輸系統)光纖通信系統(如圖壹-34),以增加電路容量並提高通訊品質,期能真正符合本公司未 來資訊發展需求。
- 由於臺北–基隆間光纖通信系統於 78年完工啟用後,大大提升電訊傳輸電路容量並提高通訊品質,故本公司於 80年至 88年間,陸續完成臺北–屏東間 PDH光纖通信系統 ,從此本公司西部幹線通訊傳輸正式進入光纖通信世代。
- 有關各區段光纖通信系統建置時程條列如下 :
- 民國 80年:完成臺北 ←→ 中壢間光纖通信系統。
- 民國 83年:完成中壢 ←→ 新竹間光纖通信系統。
- 民國 85年:完成新竹 ←→ 彰化間光纖通信系統。
- 民國 87年:完成彰化 ←→ 嘉義間光纖通信系統。
- 民國 88年:完成嘉義 ←→ 屏東間光纖通信系統。
- 有鑑於光纖傳輸系統穩定且有優良之通訊品質,本公司即著手規劃環島整體性之光纖傳輸系統。經委託顧問公司規劃結果,基於下列之優點,故決定建置SDH環島同步數位光傳輸系統(如圖壹-35、36、37) 以應本公司後續陸續建置之CTC(中央行車控制)、電子聯鎖(EI)、電力遙控(SCADA)、電腦售票等系統、平交道錄影監視系統及各車站錄影監視系統之通訊 頻寬需求。
- 可提供更大的傳輸容量。
- 光纖傳輸系統傳輸路由保護機制優於類同步光纖傳輸系統。
- 擁有強大網路管理功能,可靈活系統電路之調度,提升系統穩定,縮短及簡化維修時間等特性。
- 本公司SDH環島同步光傳輸網路系統已於92年建置完成,至112年9月25日新一代環島光纖網路傳輸系號(IP/MPLS)驗收後,其通訊骨幹網路傳輸之重要角色始被取代。
- 光纖設備投落站由舊有54站增加為193場站。
- 傳輸頻寬由原2.5G提升為100G。
- 有效降低建置成本及節省2/3機房空間。
- 多樣性網路結構減少實體纜線布放,可滿足全公司各項高速率、高可靠度及高擴充性之通訊傳輸需求。
於民國 92年本公司環島同步光傳輸網路系統啟用後,為維持傳輸穩定而建置本系統,主要係作為監測本公司沿線光纖電纜芯線之品質,於新竹、彰化、嘉義、高雄、屏東、臺東 、花蓮、宜蘭等 8個站設置監測站(如圖壹-44、圖壹-45、圖壹-46),負責對南、北兩端定期測定其光纜芯線,並將測得之資料回傳臺北之網管中心,若有光纜品質不良,即由網管人員通知所轄電務分駐 所予以修復。因本公司光纖網路監測系統(RFTS)已老舊逾齡,已於112年規劃辦理系統更新,預計於113年底前完成。
由於本公司電務分駐所管轄轄區較長,且光纖投落站為本公司骨幹光纖傳輸設備之所在,故維護機房內各項設施之安全,亦為電務處之重點工作。
機房安全監控系統係於光纖投落站設置監控設備,用以監控機房內門禁、電力系統、空調系統、消防系統及發電機是否功能正常,若有異常,即將訊息回傳各電務分駐所,以防障礙時間過久影響行車安 全。本系統於 97年建置完成啟用。
民國 98年為提昇整體營運效益需要,將花蓮、臺東及臺中等車站之月台旅客動態影像傳回臺北應變中心,以利應變中心人員掌控各站旅客狀況,隨時採取應變措施。
民國 101年 10月完成環島全線 217個車站建置錄影監控設備驗收啟用。大幅提昇旅客安全及服務品質,可在本公司各個車站與鐵路警察局,直接調閱、查看歷史畫面。
於民國 102年完成 226站電腦售票系統通訊傳輸路由光纖化,提高傳輸頻寛,縮短售票時間,提升服務品質。
本公司為擠進現代化鐵路之行列,電務業務發展甚速,歷年來號誌電氣化,資訊電腦化,使本公司脫胎換骨提高行車速度及效率,確保行車安全,提昇客 貨運服務水平。歷年來本公司號誌設備之革新如次:
電訊線路地下電纜化
- 民國39年裝設第一批電氣號誌。
- 民國42年於北投、新竹、臺中、二水、嘉義等5站設置繼電聯鎖裝置。
- 民國44年至46年完成臺北~桃園間及基隆~臺北間新設雙軌自動閉塞號誌裝置。
- 民國48年完成桃園~埔心間自動閉塞號誌裝置。
- 民國50年完成彰化~臺南間單軌中央控制行車制(CTC)號誌裝置,並成立彰化號誌段負責維修業務,羅裕昌先生為第一位段長。
- 民國51年新設埔心~竹南間雙軌自動閉塞號誌裝置。
- 民國53年新設竹南~彰化間海線單軌(CTC)號誌裝置。
- 民國55年新設臺南~高雄間雙軌自動閉塞號誌裝置。
- 民國58年新設竹南~彰化間山線單軌(CTC)號誌裝置。
- 民國60年新設基隆~雙溪間(宜蘭線)單軌自動閉塞號誌裝置。
- 民國61年完成七堵調車場分類線駝峰號誌裝置,並成立臺北號誌段管維祥先生為第一任段長。
- 民國61年配合彰化~臺南完成雙軌,而將該區間原有之單軌CTC號誌改裝為雙單線CTC號誌裝置。
- 民國66年至67年將基隆~竹南間雙軌自動閉塞號誌裝置改裝為雙單線CTC號誌裝置,及ATW/ATS裝置。
- 民國74年至75年完成北迥線單軌自動閉塞號誌及聯鎖裝置。
- 民國75年配合宜蘭線完成雙軌,將該線之單軌之單軌自動閉塞號誌裝置改裝為雙單線自動號誌裝置。
- 民國59年完成新竹站第一種繼電聯鎖裝置。
- 民國60年配合七堵調車場之新建,完成駝峰調車場第一種繼電聯鎖裝置及車輛自動分類及減速裝置。
- 民國61年完成高雄站第一種繼電聯鎖裝置。
- 民國61年完成八堵站第一種繼電聯鎖裝置。
- 民國63年完成臺南站第一種繼電聯鎖裝置。
- 民國69年於武塔~漢本間裝設無證牌閉塞繼電聯鎖裝置。
- 民國70年於臺北、華山站完成將兩站合併集中於一處行車室統一控制行車及調車之第一種繼電聯鎖裝置。
- 民國71年4月完成將南港客車廠原有之第二種電氣聯鎖裝置,改裝為第一種繼電聯鎖裝置。
- 民國74年配合宜蘭線擴建雙軌,完成雙單線ABS號誌裝置。
- 民國75年1月配合臺北市區鐵路地下化,板橋客車場第一種繼電器聯鎖裝置啟用。
- 民國76年配合捷運工程拆除淡水線並將CTC總機自北投遷移至臺北新站3樓。
- 民國79年12月彰化~臺南間電腦化CTC行車號誌設備啟用。
- 民國80年6月臺南~屏東間電腦化CTC行車號誌設備啟用。
- 民國81年平交道防護裝置全部改為全遮斷設備。
- 民國81年七堵調車場改為平面調車拆除分類線及減速器。
- 民國82年南迴線各站繼電聯鎖裝置啟用。
- 民國84年屏東~枋寮間各站繼電聯鎖裝置啟用。
- 民國85年7月臺北、彰化號誌段與臺北、彰化電務段合併為電務段。
- 民國86年3月樹林客車場電子聯鎖裝置啟用,此為本公司第1套電子聯鎖號誌設備,由美國G.R.S公司承建。(如圖參-1、參-2、參-3)
- 民國87年7月行保案全路電腦化CTC及海線各站、新竹、基隆、八堵、七堵、彰化、嘉義、蘇澳新站、北迴、花東線等站電子聯鎖裝置採購決標,由日本信號公司承製。
- 民國87年12月裝設啟用平交道障礙物自動偵測裝置10處,並委請交通大學評估績效,以做為推廣與否之依據。
- 民國88年竹南~彰化間山、海線電腦化CTC陸續啟用。(如圖參-4、參-5)
- 民國88年6月竹南站電子聯鎖裝置啟用,此為本公司第2套電子聯鎖號誌設備,由美國G.R.S公司承建。
- 民國90年8月本公司全線自動列車防護系統(ATP)由瑞典龐巴迪公司得標。
- 民國91年3月七堵調車場電子聯鎖、五堵貨場繼電聯鎖設備啟用。
- 民國91年間花東線新設電子聯鎖設備陸續切換啟用。
- 民國92年5月完成全線號誌聯鎖裝置集中監視系統(CMS)設備。
- 民國91年5月平交道全面增設緊急按鈕(手動告警)系統啟用。(如圖如圖參-6、參-7、參-8)
- 民國92年10月全線155區間計軸器決標予台灣國際標準電子股份有限公司(Alcatel SEL AG),並於93年1月簽約。
- 民國94年12月完成全線ATP地上系統測試及啟用。(如圖如圖參-9、參-10)
- 民國96年8月完成全線ATP車上系統測試及啟用。至此,本公司號誌與列車安全防護系統等級邁入ERTMS/ETCS LEVEL 1標準。(如圖如圖參-11、參-12)
- 民國96年12月計軸器完成系統測試全面啟用,本公司號誌系統之軌道區間列車佔用檢出設備,由單獨使用「軌道電路」邁入「軌道電路/計軸器」雙重化之新里程碑。(如圖 如圖參-12、參-13、參-14)
- 民國95年12月七堵站電子聯鎖設備啟用。
- 民國99年3月推動「軌道電路/計軸器」並聯備援雙重化,於民國100年12月完成各現場電路修改,號誌系統可靠度獲大幅提昇。
- 民國100年1月沙崙線繼電聯鎖設備啟用。
- 民國100年7月配合山佳跨站式站房,新設繼電聯鎖設備啟用。
- 民國100年11月新竹至六家繼電聯鎖設備啟用。
- 民國100年12月竹南站電子改繼電聯鎖設備切換啟用。
- 民國101年5月新設北湖站繼電聯鎖設備切換啟用。
- 民國101年11月內灣線全線繼電聯鎖設備啟用。
- 民國102年1月富岡車輛基地(臺北機廠)繼電聯鎖設備切換啟用。
- 民國102年9月南港~七堵間第三軌閉塞號誌(繼電聯鎖)設備切換啟用。
二戰後,為全面提升西部地區鐵路運輸保障能力,著眼於西部大開發戰略,以深入滿足西部地區運輸需求,為西部地區經濟社會 發展,提供可靠的運力支撐,經審慎研究決定,於民國63年開始推動臺灣鐵路電氣化,民國68年6月26日西部幹線全線實施電氣化。鐵路電氣化完成後,臺北至高雄間的行程縮短一半時間,車次亦因電化 後而增多,更加速促進經濟發展。茲將臺鐵電氣化始末及歷年電化沿革分述如下:
第一期:基隆至竹南,營業里程125.7公里,於67年2月24日正式通車。
第二期:竹南至彰化,包括海線91.2公里,山線89.3公里,67年10月25日正式通車。正式通車。
第三期:彰化至高雄,68年6月全部完工,較原預定日期提早2個月。 正式通車。
區段 | 通電/啟用日期 | 備 註 |
---|---|---|
富岡 — 竹北 | 66.10.05 | 通電、啟用 |
基隆 — 新竹 | 67.01.09 | 通電、啟用 |
(海) 新竹 — 彰化 — 臺中 | 67.06.07 | 通電、啟用 |
竹南 — 苗栗 | 67.07.18 | 通電、啟用 |
苗栗 — 臺中 | 67.10.20 | 通電、啟用 |
彰化 — 嘉義 | 67.12.19 | 通電、啟用 |
嘉義 — 臺南 | 68.04.23 | 通電、啟用 |
臺南 — 高雄 | 68.06.26 | 通電、啟用 |
- 民國68年7月26日奉行政院臺68交字第7479號函核定將華山至萬華間(含臺北車站)長4.42公里路段移入地下,工程時程自民國72年7月至78年8月共6年,並於民國78年9 月2日主體工程竣工通車。
- 臺北市區鐵路地下化工程,新增設樹林變電站(77.12.14加入系統)。
民國77年7月20日奉行政院臺77交字第20694號函核定將鐵路地下化工程,自華山向東延伸至松山,以消除鐵路橫越臺北市東區所造成之阻隔,改善市區交通環境,工程時程自 民國78年7月至83年6月共5年,並於民國83年6月13日完工通車。
民國81年9月14日奉行政院臺81交字第31512號函核定動工,改進萬華、板橋地區之都市發展,紓解萬華、板橋間之道路交通擁塞問題,工程時程自民國81年9月至88年7月共7 年,並於民國88年7月20日竣工通車。
民國87年8月27日奉行政院臺87交字第42387號函核定將鐵路地下化工程自基隆路口(松山專案引道)至南港,工程時程自民國87年11月至100年8月,並於民國100年8月31日竣工 通車。
行政院於民國95年1月19日核定「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納入「新十大建設」之「臺鐵捷運化」項下辦理。將高雄左營車站以南葆禎路至正義路鐵路地下化,長約9.75公 里,工程期程為民國95年2月至106年12月。
行政院於民國98年2月16日院臺交字第0980004845號函正式核定「高雄市區鐵路地下化延伸左營計畫」案,自臺鐵新左營車站以南至葆禎路之間興建臺鐵單孔雙軌隧道一座, 長約4.13公里,工程期程為民國98年3月至106年12月。
行政院於民國98年9月9日核定自永康站南端之永康橋以南約0.1公里處至生產路以南約1.91公里處鐵路地下化,全長8.23公里,工程期程為民國98年9月至106年5月。
民國99年12月16日奉行政院核定將臺鐵屏東線自高雄市大順陸橋東(6K+467)至鳳山區大智陸橋西側(10K+750)鐵路地下化,全長約4.28 公里,預定民國106年與高雄市區 鐵路地下化計畫同時通車營運。
區段 | 通電/啟用日期 |
---|---|
豐原 — 潭子 | 75.06.25 |
潭子 — 臺中 | 75.06,27 |
臺中 — 烏日 | 76.05.21 |
烏日 — 成功 | 76.03.14 |
竹南 — 造橋 | 83.07.15 |
造橋 — 豐富 | 85.12.27 |
豐富 — 苗栗 | 83.10.08 |
南勢 — 銅鑼 | 79.07.31 |
銅鑼 — 三義 | 82.04.15 |
后里 — 豐原 | 86.10.09 |
鳳山~九曲堂:嘉義電力段
九曲堂站:彰化電力段
九曲堂~屏東:東部鐵路改善工程局電力隊
屏東站:臺南電力段
區段 | 通電/啟用日期 | 備 註 |
---|---|---|
高雄 — 鳳山 | 84.05.03 | 供試行電力機車 |
鳳山 — 屏東 | 85.07.10 | 通電、啟用 |
民國102年3月由室外改為室內變電站,69kV開關場改為GIS SF6開關組、變壓器單組容量由15MVA提升至25MVA。
民國99年11月69kV開關場改為GIS SF6開關組、變壓器單組容量由10MVA提升至25MVA。
民國89年5月Tl、T2變壓器更新為15MVA。
民國101年4月Tl、T2變壓器更新為25MVA。
- 民國88年12月增設容量10MVA T0變壓器。
- 民國96年9月T2變壓器更新為25MVA。
- 民國100年8月T1變壓器更新為25MVA。
- 民國88年11月增設容量10MVA變壓器T2。
- 民國96年9月增設變壓器容量為25MVA(Tl),原T1 10MVA改T3。
民國99年4月Tl、T2變壓器更新為25MVA。
民國99年4月Tl、T2變壓器更新為25MVA。
變電站 | 變壓器容量 | 時間 | 變電站 | 變壓器容量 | 時間 |
---|---|---|---|---|---|
變電站 | 變壓器容量 | 時間 | 變電站 | 變壓器容量 | 時間 |
南港 | 25MVA*2 | 102.3 T1、T2 | 嘉義 | 15MVA*2+10MVA*1 | 99.6 T1、T2岡山移設 |
樹林 | 15MVA*2 | 77.12 | 善化 | 25MVA*2+10MVA*1 | 99.4 T1、T2 |
內壢 | 15MVA*2 | 86.10 | 岡山 | 25MVA*2 | 99.4 T1、T2 |
新竹 | 25MVA*2 | 99.11, T1、T2 | 九曲堂 | 15MVA*2 | 87.3 |
苗栗 | 10MVA*3 | 67.6 | 雙溪 | 15MVA*2 | 89.5 |
豐原 | 15MVA*2 | 89.5 ,T1、T2 | 礁溪 | 15MVA*2 | 89.5 |
後龍 | 10MVA*2 | 84.5 | 蘇澳 | 15MVA*2 | 92.7 |
甲南 | 25MVA*2 | 101.4, T1、T2 | 和平 | 15MVA*2 | 92.7 |
彰化 | 25MVA*2+ 10MVA*1 | 88.12增設T0 10MVA 96.9 T2 100.8 T1 | 花蓮 | 15MVA*2 | 92.7 |
石榴 | 25MVA*1+ 10MVA*2 | 88.11增設 T2 10MVA 96.9 T1 25MVA T3 10MVA |